鳳凰電波Thermage FLX滑動式打法與阻抗匹配概述

鳳凰電波Thermage FLX滑動式打法施打過程,阻抗匹配注意事項 

皮膚科  王修含 醫師

先講結論: 

基於等效電路模型與統計外推分析結果,鳳凰電波Thermage FLX採用滑動式打法時,模型預測全臉皮膚阻抗的變動幅度在可控範圍內,足以配合其自動「阻抗匹配」(impedance matching)功能順利運作。統計推估內容請參見下圖,點擊圖片可觀看解析度較高的版本電路模型請參見附錄)

關於此現象的電路分析(circuit analysis)請見文末附錄
 

如果探頭滑動過程中,出現統計上的極端狀況,臉部皮膚阻抗變化範圍達5個標準差(發生機率大約1/174萬),此時臉部皮膚阻抗差異約±0.5%,能量反射功率仍極低,僅約0.000625%,遠低於臨床上容許的5%閾值(下圖的綠色虛線)。 (計算過程詳見後述)

註:上述結果屬於模型外推估算,實際值仍會受匹配網路Q值、負載虛部變化、溫升、接觸壓力與耦合劑導電性等因素影響。阻抗分布在臨床實測中可能呈現偏態或多峰分布;±5σ 機率來自常態分布假設,實際情況需依量測資料修正。

  

前言 

Thermage FLX治療效果三大關鍵參數包括:總能量穿透深度操作者技術。其中「總能量」是關鍵,與溫度有重大關聯,其作用強度與效果在熱損傷模型(Arrhenius方程式)中通常呈指數敏感性:即若組織溫度略微上升,可大幅增加治療效果。能量充足,可以誘發足夠的膠原蛋白收縮,而且在能量充足的情況下,也會透過熱傳導擴散,更增加電波的穿透深度。

註:此指數敏感的方程式受活化能、組織類型與散熱條件影響,實際效果增幅需經示意參數演算。總能量(輸出功)是能否達到足夠效能Ω的必要條件之一,但生物效果取決於整個溫度–時間軌跡,相同總能量在不同治療策略作用下,Ω可相差甚遠。因此,總能量不足,會大幅影響效果,但總能量高,也需配合良好的治療策略,才能發揮最好的效果

總能量的威力:由於輸入能量與組織溫度呈正比,而Arrhenius公式中效果與溫度呈指數關係,因此只要溫度稍微上升,就可能會大幅提高治療效果。
 

施打方式與臨床考量 

在臨床操作中,Thermage FLX 常見兩種施打策略:蓋章式(stamping method)與滑動式(sliding method),兩者在總能量可達範圍、操作靈活度與對操作者經驗的要求上,存在明顯差異。
1. 蓋章式(stamping method)
特點:可依循固定、公式化的步驟逐點施打,能量分佈均一且可控。
限制:在既定安全閾值與治療時間限制下,總能量輸出通常受限,多數情況下僅能使用 energy level 約 2.5–3.5,較難達到 4–5 以上等級。
優勢:適合初學者或需高重現性、低風險的治療場景。

2. 滑動式(sliding method)
特點:可在相同時間內累積極高的總能量(例如 energy level 8,每發可輸出約 173 J),有利於在較短治療時間內覆蓋大面積並累積足夠熱量。(註:滑動式治療不應採用低能量設定,否則會影響效果)
限制與挑戰:不易套用公式化步驟,需針對個別患者解剖特徵、皮膚狀態與耐受度制定專屬方案;同樣是滑動式,因操作者經驗、移動速度、重疊率及能量配置策略不同,效果差異可能極大。
技術要求:高度依賴操作者對能量累積與熱傳導動態的即時判斷能力。 

若以熱傳導方程式,對這兩種方法進行數值模擬,比較結果如下圖:(點擊圖片可觀看解析度較高的版本)

「高能量滑動式打法」可讓較多區域加熱至較高的溫度,造成較好的治療效果。
原因:高能量滑動式打法:造成多點小能量分散,可使整體熱場均勻而擴大,加熱範圍增加。定點式打法:能量集中單點雖溫度高但區域有限,容易熱消散。在「高能量」、「多發數」的施打情境下,此差異將會更加放大。 (註:滑動式治療不應採用低能量設定,否則會影響效果)

 
【重要聲明】滑動式打法並非原廠提供的基礎施打方式,僅建議有豐富治療經驗的醫師使用。 

 

滑動式施打法的關鍵注意事項

1. 阻抗變化因子的掌握

滑動式治療中,探頭與皮膚的接觸狀態、壓力、耦合介質(conductive coupling medium)分佈、區域含水量與溫升,均可能影響皮膚阻抗。阻抗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射頻能量的耦合效率與加熱分佈。

2. 阻抗匹配(impedance matching)功能的理解

Thermage FLX 具備自動阻抗匹配機制,可在合理範圍內補償阻抗波動以維持輸出功率穩定與傳輸效率,避免反射能量的損耗。但若操作者對阻抗概念與能量配置策略缺乏深入理解,可能無法在滑動式下有效利用此功能,甚至導致能量輸出效率下降或加熱不均。

3. 安全與有效性的平衡

滑動式配合高能量輸出,可快速累積能量、熱效應強,若未能即時監控阻抗與表皮反應,可能增加過熱或治療不均的風險。因此,未具備阻抗評估與能量管理經驗的操作者,不建議採用滑動式打法。

撰文背景

在近期針對鳳凰電波與相關射頻設備的技術分析演講後,許多醫師對滑動式打法與阻抗匹配的實務應用表現出高度興趣。本文旨在提供概要性說明,協助讀者理解滑動式施打中阻抗控制的重要性。更深入的數據、模型與臨床案例,將於後續專題演講中討論。

 

阻抗匹配(Impedance Matching)

提高「總能量」傳輸效率是增進射頻治療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。根據筆者分析,鳳凰電波Thermage FLX在此方面採用了Solta Medical至少兩項專利所涵蓋的設計,其中的核心為自動阻抗匹配(Auto Impedance Matching)機制。

在每一次射頻脈衝發射前,系統會先量測治療區域的皮膚阻抗,並即時調整輸出端(探頭)的源阻抗,使其與量測到的皮膚負載阻抗達到共軛匹配(conjugate matching)條件。

 

共軛匹配的定義

在射頻工程中,共軛匹配定義為:

 (s: source, L: load)

其中符號「*」表示取複數共軛。當共軛匹配成立時,反射係數:

可降至零,理論上可最大化功率傳輸、最小化反射功率。

 

臨床與工程意義

1. 減少反射能量損耗:反射功率降低後,更多輸出能量可有效耦合至皮膚與深層組織,提升總能量利用率。

2. 穩定加熱效果:在阻抗因耦合劑厚度、接觸壓力、含水量變化等因素而波動時,即時匹配可降低功率輸出的不穩定性,確保能量分佈均一。

3. 設備與組織保護:降低反射能量有助保護射頻電源與功率放大器,減少不必要的熱點,維持治療安全性。


滑動式施打過程中的阻抗一致性分析

QThermage FLX(鳳凰電波)的AccuREP技術在每一發射頻脈衝前,會先量測治療區域的阻抗,並即時進行阻抗匹配(impedance matching)。若採用滑動式打法,是否可能出現偵測到的阻抗與實際打到皮膚時的阻抗不一致?

A:在理想接觸條件下,不會出現顯著差異。以下分析基於 IET Systems Biology 2020 Sep 15; 14(5):230240 的皮膚阻抗模型與推估結果(更完整的電路分析請見附錄)。 

關於此現象的電路分析(circuit analysis)請見文末附錄

1. 模型數據與假設

6.78 MHz 高頻下,「皮膚-電極系統」可用角質層並聯電阻–電容(RC)與深層低阻抗導體近似。高頻時電容性阻抗顯著降低,跨越角質層的耦合改善。

依據文獻與模型外推,全臉皮膚阻抗的變異係數(CV)推估值 < 0.1%

 

2. CV推估阻抗差異

若假設臉部皮膚阻抗的空間分布近似常態分布,則±3σ範圍涵蓋99.7%的數據點,最大相對差異±0.3%(總變化約0.6%

在這種情況下,即使探頭位置在滑動過程中發生細微變化,偵測時與實際擊發時的阻抗差異,遠小於會影響能量傳輸效率的閾值。

全臉皮膚阻抗變異的常態分布示意圖(CV=0.1%)。深橙色曲線表示阻抗相對平均值的偏差機率密度分布,橘色陰影區域為±3σ範圍(約±0.3%偏差,涵蓋99.7%的數據點),對應總變化不超過0.6%。該數據顯示在理想接觸條件下,滑動式施打過程中阻抗變化極小,因此偵測值可代表實際擊發時的阻抗。


 

3. 臨床意義

對於Thermage FLX這類6.78 MHz單極射頻系統而言:

高頻穿透深層導電組織,測得的總阻抗受單一點表淺結構差異影響極小。

阻抗主要受外部條件影響,如探頭-皮膚接觸面積、耦合液導電性與分佈、接觸壓力等。

滑動式打法在同一區域連續擊發時,阻抗可視為穩定,AccuREP 所量測到的值在短時間內具代表性。

 

4. 限制與例外情況

上述判斷建立在模型外推與穩定接觸條件之上,以下情況可能導致阻抗變動增加:

(1) 接觸壓力快速變化(尤其在臉部曲率大處)

(2) 耦合液分佈不均或厚度突變

(3) 滑動過程中經過高低溫交界(如先前已加熱區與未加熱區)

(4) 特殊皮膚狀態(高度乾燥、角質層極厚、導電性異常)

 

小結:

對於Thermage FLX6.78MHz)這類單極射頻系統,高頻電流可有效穿透至深層導電組織,使同一解剖區域內的總體阻抗差異極小。臨床中,阻抗變化主要源自探頭–皮膚接觸條件的差異,例如接觸面積耦合液導電性與分佈均勻度、以及探頭接觸壓力等因素,這些外部條件的影響遠大於組織本身在空間上的阻抗變化。

  

若出現統計學上百萬分之一機率的阻抗差異變化,會發生何事?

Q:如果探頭滑動過程中,出現統計上的極端狀況(小於百萬分之一的機率),例如落在±5σ(5個標準差,約1/1,740,000),此時臉部皮膚阻抗差異約±0.5%,會發生什麼事?

A:即使出現這樣的極端偏差,在共軛匹配條件附近,估算的反射功率仍極低,約0.000625%,遠低於臨床常見的5%容許值。

詳細計算如下:

假設即使發生極端阻抗變化事件:落在±5σ(5個標準差,機率約1/1,740,000),對應臉部皮膚阻抗相對偏差約±0.5%)。

依據小阻抗失配近似(small impedance mismatch approximation)公式:

時,分母可近似為常數,可得到:

即便使用原式計算(不近似)亦可得,此反射功率遠低於臨床常見的5%容許值(上圖的綠色虛線)。

註:

1. 上述結果屬於模型外推估算,實際值仍會受匹配網路Q值、負載虛部變化、溫升、接觸壓力與耦合劑導電性等因素影響。

2. 阻抗分布在臨床實測中可能呈現偏態或多峰分布;±5σ 機率來自常態分布假設,實際情況需依量測資料修正。 

 

【重要】滑動式打法施打過程的阻抗匹配注意事項

根據前述臉部阻抗變異係數研究,對於Thermage FLX6.78MHz)這類單極射頻系統,全臉皮膚阻抗的變異係數(Coefficient of Variation, CV)推估值<0.1%。在同一小區域內(例如右側面頰),阻抗相對穩定,跨區域移動時變化才會較大。實際阻抗變化主要源於探頭–皮膚接觸條件差異,包括有效接觸面積、耦合介質導電性,以及探頭接觸壓力等因素。

1. 維持穩定有效接觸面積

滑動過程中,若探頭與皮膚接觸不完整,將使有效接觸電極面積減小,瞬間阻抗升高,導致:

(1) 能量傳輸效率下降(反射功率升高)

(2) 穿透深度減少(電場集中於淺層)

(3) 局部過熱風險增加(可能引發灼傷)

建議:【此法技巧性高,僅建議有豐富治療經驗的醫師使用。】

(1) 使用足量且均勻分佈的耦合劑,確保完整接觸面積。

(2) 全程保持探頭與皮膚表面平行貼合,避免翹邊或傾斜造成接觸不均。

 

2. 耦合介質的導電性與均勻度

耦合劑導電度會直接影響皮膚表面阻抗,若施打過程中乾燥或分佈不均,會造成阻抗飄移並引發功率反射波動。

建議:

(1) 使用原廠提供電性穩定的導電凝膠。

(2) 每個區段滑行前補充足量耦合劑(因此施打前要先準備好充足的導電凝膠備用,滑動式打法的耗用量通常高於蓋章式)。

(3) 治療前徹底清潔皮膚,去除殘留保養品或彩妝,避免污染耦合劑。

 

3. 均勻穩定的接觸壓力

探頭接觸壓力會改變接觸阻抗與能量分佈:

(1) 過低壓力,會使有效接觸面積不足,阻抗升高,淺層過熱,穿透深度不足。

(2) 過高壓力,會壓迫組織導致局部阻抗下降與深層能量集聚。

(3) 壓力不均會加劇「邊緣效應」(Edge Effect),造成能量集中在探頭邊緣

建議:【此法技巧性高,僅建議有豐富治療經驗的醫師使用。】

(1) 手部施力保持固定,垂直向下施壓。

(2) 避免浮貼、拖曳或探頭跳動。

(3) 滑行應平穩連續,勿反覆在同一區域拖拉。

 

4. 「小區域滑行」策略

結合阻抗變異係數的分析,本策略假設同一小區域內阻抗穩定性高於跨區域移動。

要訣:【此法技巧性高,僅建議有豐富治療經驗的醫師使用。】

(1) 每一發探頭滑行應限制在固定小區域的小範圍(例如右臉頰的一部分),分次以多發數在該小區域的不同範圍,配合向量力學、支持韌帶的解剖學概念,逐步累積所需能量,完成後再移至下一小區域(例如左臉頰)

(2) 避免單次滑行跨越多個解剖區(例如從下巴滑至額頭)

此策略可減少因阻抗差異與接觸條件變化造成的輸出不均,降低局部過熱的風險,並且讓每個「小區域」容易累積足夠的「總能量」,提昇效果。

此法需同時搭配分區循環與適當間隔,配合操作者的豐富經驗與被治療者的「痛感回饋(熱感回饋)」,在治療過程的每個時刻都要進行評估,防止熱累積超過安全閾值,僅建議有豐富治療經驗的醫師使用。

 

附錄

一、為何皮膚的阻抗變化在低頻與高頻的性質不同?


 答: 

在等效電路模型下,皮膚可分為兩大部分:

(1) 角質層(Stratum corneum):可視為高阻抗薄膜電阻與電容的並聯組合

(2) 深層皮膚(真皮層、皮下脂肪及更深軟組織):近似低阻抗的電解質導體

此模型可用Montague modelIET Syst Biol. 2020 Sep 15;14(5):230240)描述。

Montague model for skin impedance, 引用自IET Syst Biol. 2020 Sep 15;14(5):230–240.
 

(一) 低頻下主要受角質層與接觸條件影響

電流穿透深度不僅取決於頻率,也取決於阻抗分佈與電容耦合:

低頻交流電(例如 2kHz)的特性:

1. 角質層的電容性阻抗  很大 

2. 角質層電容效應近似「開路」,使大部分電流被阻擋在表層,造成電流主要集中在表皮與接觸點,深層組織幾乎不參與導電,阻抗高度依賴角質層厚度與水合狀態,接觸壓力、耦合液均勻度、皮膚乾濕度會造成顯著的測量變動

小結:雖然低頻理論上的「電磁波穿透深度」較深,但由於角質層的高阻抗屏障,大部分電流被迫在淺層流動,因此阻抗差異明顯且變異係數高。

 

(二) 高頻電流穿透至深層組織,受角質層影響很小

高頻交流電(例如 2MHz)的特性:

1. 頻率升高後,由此公式   可知角質層電容阻抗下降

2. 高頻電流可透過電容耦合跨越角質層,進入導電性更高且均質的真皮與皮下組織,深層導電率高且空間變異小,使阻抗在不同位置之間差異顯著縮小

小結:在高頻電流下,角質層影響變得極小,皮膚阻抗分布趨近均質化。由前述的統計學研究顯示,Thermage FLX6.78 MHz)在全臉的阻抗變異係數(CV)推估值可小於 0.1%


二、如何進行阻抗匹配?

Thermage FLX鳳凰電波系統的AccuREP®技術原理之一,探頭(源端)會根據即時量測的皮膚阻抗資訊,調整輸出端阻抗,使其與負載阻抗(皮膚–電極系統)的複數共軛值相等,達到共軛匹配(conjugate matching)條件。其目的在於最大化功率傳輸、最小化反射功率,確保輸出能量有效耦合至組織

阻抗匹配過程會將低阻抗源(探頭 50 Ω)有效地匹配高阻抗負載(皮膚 250 Ω),雖然阻抗匹配的方法很多,本文為了提供示意案例,採用L型匹配網路(L-section matching network),並以Smith Chart展示其概念。

筆者曾與原廠Solta Medical公司RD研發工程部門進行信件與會議討論,原廠表示Thermage FLX在工程實作中所採用的匹配電路遠比L型匹配複雜,以因應臨床上的阻抗變動。 

 
  

三、如果電波射頻系統沒有進行「阻抗匹配」,會發生什麼事?

在射頻(RF)治療系統中,阻抗匹配是指發射端(RF generator)與負載端(皮膚–電極系統)達到共軛匹配(conjugate matching)條件:

此時反射係數

可降至接近零,代表反射功率

趨近於零,能量損耗最小。

 

若系統沒有阻抗匹配,會發生以下工程與臨床後果:

1. 反射功率增加

反射功率可能由理想情況的<0.001%上升至數%以上。例如在以下相當常見的情境:皮膚阻抗為250歐姆,探頭阻抗為50歐姆。電波系統若無阻抗匹配功能,只有55.6%的能量可傳遞至皮膚內部,44.4%的能量將反射回探頭,累積損耗將顯著降低輸出效率。

假設在以下相當常見的情境:皮膚阻抗為250歐姆,探頭阻抗為50歐姆。電波系統若無阻抗匹配功能,只有55.6%的能量可傳遞至皮膚內部,44.4%的能量將反射回探頭。

2. 輸出功率不穩定

能量輸送至皮膚與深層組織的比例下降,導致治療劑量不足或分佈不均。此外,系統可能因功率反射而啟動保護機制,降低輸出,影響治療效能。

 

3. 熱效應不可預測

(1) 局部組織可能因能量集中或干涉效應而產生過熱(hot spot),增加灼傷風險。

(2) 部分區域則可能能量不足,導致治療效果下降。

在射頻治療中,能量主要以交變電場的形式在探頭與組織之間耦合。當負載阻抗(皮膚與下方組織)與源阻抗不匹配時:
輸出的部分能量會被組織吸收(產生加熱效果),另一部分能量會被反射回探頭,反射波與入射波在組織內相遇,會疊加或抵銷,形成駐波模式(standing wave pattern)

駐波模式的特性:
波腹(antinode):電場與功率密度局部增強,出現熱點(hot spot),增加灼傷風險。
波節(node):電場與功率密度局部降低,造成能量不足,降低治療效果。
因此駐波會形成干涉效應,造成局部過熱與治療不均勻現象。 

 

4. 設備壽命縮短

反射能量會回流至功率放大器與匹配網路,長期累積可能導致元件老化或損壞探頭。

 

目前市面上同類型單極電波射頻(monopolar RF)系統中,已知Thermage FLX依據至少兩項專利設計並實現自動阻抗匹配(Auto Impedance Matching, AccuREP™)功能,可在每一發擊發前即時測量皮膚阻抗並完成匹配。缺乏此機制的電波治療儀器,能量傳輸效率與治療一致性均可能顯著下降,並增加系統損耗風險。


若電波系統缺乏阻抗匹配功能,在實際治療時,由於皮膚阻抗與探頭阻抗未達「共軛阻抗」狀態,將會出現不同比例的能量損耗,損耗的能量除了浪費,也會反射回電波系統,可能造成電波系統的損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