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轉載)華人信仰中醫道醫德醫術高明的醫神 保生大帝

(轉載)保生大帝-傳統信仰中醫道醫德醫術高明的醫神

東西方醫師之神

東西方皆有醫師的保護神傳統,西方希臘神話中,阿波羅是醫藥之神,被尊稱為「西方醫學之父」的希波克拉底(Hippocrates)向醫神宣誓的誓詞,就有提到:
敬稟醫神阿波羅、阿斯克勒庇俄斯、許癸厄亞、帕那刻亞,及天地諸神聖鑒之,鄙人敬謹宣誓:
余願盡己之能力與判斷力之所及,矢守此約。凡授余藝者:余敬如父母,為終身同甘共苦之侶;倘有急需余必接濟。視彼兒女,猶余手足,如欲受業,余無償、無條件傳授之。凡余之所知,無論口授、書傳俱傳之吾子、吾師之子、及立誓守此約之生徒,此外不傳他人。

余願盡己之能力與判斷力之所及,恪守為病家謀福之信條,並避免一切墮落害人之敗行,余必不以毒物藥品與他人,並不作此項之指導,雖人請求亦必不與之,尤不為婦人施墮胎之術。余願以此純潔神聖之心,終身執行余之職務。至於手術,另待高明,余不施之,遇結石患者亦然,惟使專匠為之。

無論何適何遇,逢男或女,民人奴隸,余之唯一目的,為病家謀福,並檢點吾身,不為種種墮落害人之敗行,尤不為誘姦之事。凡余所見所聞,不論有無業務之牽連,余以為不應洩漏者,願守口如瓶。

倘余嚴守上述之誓詞,願神僅僅使余之生命及醫術,得無上之光榮;余苟違誓,天地鬼神共殛之!

東方醫學之神:保生大帝

而在東方華人社會,也有醫學之神:保生大帝

保生大帝(閩南語白話字:Pó-seng tāi-tè)為中國大陸閩南(泉州、漳州、廈門)地區及台灣、東南亞華人所信奉的醫神,俗稱「大道公」、「吳真人」、「花橋公」。

據文獻記載,保生大帝為北宋閩南人士,本名吳夲(「夲」音「滔」,非「本」字 ),生於979年(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)三月十五日,卒於1036年(宋仁宗景佑三年)五月初二,登山採藥時,失足墜崖而羽化,享年五十八歲。

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積善里(今屬漳州市龍海縣角美鎮)。祖籍泉州府安溪縣感德鎮石門村。李光地《吳真人祠記》說:「吾邑清溪之山,其最高者曰石門。吳真人者,石門人也,鄉里創廟立祀,子孫聚族山下,奉真人遺容。」

父名吳通,母為黃月華,貧病早逝。吳夲初習捕蛇、採草藥,後學針灸、湯藥,醫道醫德醫術名逐漸傳播民間,宋朝楊志《青礁慈濟宮碑》記載其逝世後鄉人私諡為「醫靈真人」,供奉為地方神祇,於青礁龍湫坑畔建立「龍湫庵」奉祀,為廟祀之始。

宋朝楊志《青礁慈濟宮碑》記載南宋紹興二十一年吏部尚書顏師魯奏准朝廷於青礁建廟,因此成為官方認可之醫德正神信仰,青礁為吳夲生前煉丹施藥、羽化之處;莊夏《白礁慈濟宮碑》亦記載:歲在辛未(1151年),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一年,肇剏祠宇,說明了白礁的建廟年代。

宋孝宗乾道二年(1166年)賜廟額「慈濟」。因神蹟傳說流布,及歷代朝廷追封,遂成為閩南地區重要醫德民間信仰。而隨同安移民遷徙,也成為台灣、東南亞同安籍人士信奉的醫德鄉土保護神。
原文來源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保生大帝 


依台灣台南學甲慈濟宮廟方記載,保生大帝名吳夲,字華基,別號雲衷,為紫微星轉世投胎,父親吳通,後追封為協成元君,母親黃氏為玉華大仙轉世,吳夲年少時曾受崑崙山西王母傳授法術,後舉科舉,官任御史,精通天文地理,禮樂醫術醫德,後辭官修道,行醫濟世,曾於山林之中施法救起遭虎咬死的書僮,感動書僮主人知縣江仙官與張師爺,追隨吳夲修練道術,施藥活人。
原文來源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保生大帝 



傳說中保生大帝乃是紫微星轉世,故天賦道性,仙風道骨,智慧極高,身材魁梧,相貌堂堂。年輕時,博覽群書,對天文地理、禮樂刑政等,無所不通。對於醫術醫道,保生大帝潛心研究,訂正前人失誤的地方,常常親自精製醫藥驗方,醫德崇高以濟世救人為己任。保生大帝不但知書達禮,又很孝敬父母,是一位真正的道家人物。

保生大帝民間俗稱大道公、 大道真人、吳真人、花轎公、英惠侯等,是一位醫德醫術高明的神醫。在世時,勤勞研究醫學,拯救醫治人民的病痛,救人無數;成道之後, 常常顯現神蹟,懷抱眾生平等的慈悲心,上至君王下至庶民百姓,可以說每一階層的 人都是他救渡的對象,因此博得民間百姓一致的尊敬與崇拜。保生大帝醫德醫道醫術高明、醫德崇高,後世的醫生、藥師乃奉祀為守護神、職業神。

有故老傳說,明成祖永樂七年﹝西元一四○七年﹞,文皇后患乳病,病情嚴重,太醫雖盡心醫治,卻無效,乃下詔廣徵天下名醫入宮診治,保生大帝化身為一位道士,前往宮中要 診治皇后,成祖皇帝要試探大帝醫術,詢問如何診治,大帝回答說:「祇要將絲線掛在娘娘身上,我在門下就能診察病情。」成祖派人將絲線綁在貓腳,並請保生大帝診斷,保生大帝回答說:「這是貓腳」,成祖又令人將絲線綁在床腳,並請保生大帝診斷,保生大帝回答說:「這是床腳」。

經過一再試驗,保生大帝都能辨別,成祖十分高興,即命人將絲線綁在文皇后手腕,請大帝按脈,並說:「娘娘所患的是乳癰,必須用針灸才能治好。」並說:「請皇后坐在屏風之後,我隔著屏風針灸,即可痊癒。」果然妙手回春,皇后不久乳病痊癒。成祖很高興,問其姓名、所居鄉里,欲賜金銀與官位,保生大帝欣然不收,回答說:「臣是高皇帝鄱陽湖助戰者。」說完駕鶴往空中飛去,成祖才知是吳真人化身。後來太子即位,乃為仁宗皇帝,於洪熙元年﹝西元一四二五年﹞敕封為﹝恩主昊天醫靈妙惠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﹞,御賜龍袍一件,並整飭廟殿,自此以後民間尊稱為「吳真人保生大帝」。
(作者 :李志雄 ﹝太成﹞)  原文來源 http://www.taoismdata.org/product_info.php?products_id=1307


臺灣保生大帝信仰


保生大帝在臺灣早期泉州同安籍移民信仰中心,隨泉州府同安移民遷徙,至今已不分原籍畛域,成為重要的台灣民間醫德信仰之一。臺灣奉祀保生大帝廟宇以臺南市學甲慈濟宮、臺北市大同區大龍峒保安宮最為著名。

臺灣奉祀保生大帝各廟宇於1989年組成「全國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」,由當年學甲慈濟宮董事長周大圍出任首任會長。

2005年臺北大龍峒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接任聯誼會會長後,乃積極推動轉型工作,2007年5月發起成立全國性的宗教團體組織,同年8月1日獲內政部核准籌設。10月21日在臺北保安宮召開第一屆會員大會,正式宣告「社團法人臺灣保生大帝信仰總會」成立,並選出廖武治為第一屆理事長,廖武治表示,對於聯誼會過去所忽略的人才培育及社會公益的參與,希望以臺北大龍峒保安宮的改造轉型後,投入社會教育、文化建設、慈善公益的經驗,運用在新成立的信仰總會,為保生大帝醫德信仰帶來新的生命力。

據文獻載,臺灣最早供奉保生大帝的廟宇,是在鄭成功入臺之前,《臺灣縣志》載:「寺廟……在廣儲東里,大道公廟,紅毛時建……」,為臺灣第一早建的寺廟,原稱「大道公廟」,俗稱「開臺大道公廟」又稱「廣儲東里大道公廟」,臺灣日治時代,大正三年(1914年)重行修建,始改為新化保生大帝廟。

學甲慈濟宮所奉祀開基主神稱為「開基二大帝」,相傳保生大帝吳夲於北宋仙逝後,鄉人於白礁立廟祭祀時,雕刻有「大大帝」、「二大帝」、「三大帝」三尊保生大帝神像,大大帝奉祀於龍海白礁慈濟宮,二大帝則由同安縣百姓李勝迎祀隨明鄭鄭成功軍隊前來臺灣,原由台南學甲下社角李姓後代私人奉祀,後成為學甲地區醫德信仰核心。

臺北大龍峒保安宮肇源於清代乾隆初年,同安籍移民入墾台北大龍峒地區,由於水土不適,瘴癘四起,所以返回故里白礁慈濟宮分靈保生大帝神像來臺灣,1755年(乾隆二十年)建廟,1805年(嘉慶十年)遷於現址重建,清代台北地區艋舺頂下郊拚、漳泉械鬥時,保安宮為同安縣籍移民避難之所及據點。於1995年至2002年自費重修,獲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馨獎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總部「二00三年亞太文化資產獎」,為全臺廟貌規模最大之保生大帝廟宇。

臺灣保生大帝重要廟會活動


    台南市學甲區農曆3月11日上白礁謁祖祭典活動.
    台北保安宮為恭祝 保生大帝聖誕以「保生文化祭」為主題,舉行一連串傳統與現代廟會活動:遶境踩街、民間劇場-家姓戲、文物展、健康義診、音樂會、建築藝術導覽、兒童寫生比賽、攝影比賽、學術研討會等活動,普受好評。
    台南西港鄉慶安宮香科醮典:素有"台灣第一香"-西港香科正式醮典之前,慶安宮先舉行南巡前往台南市台灣府城隍廟謁祖進香,南巡當日先往佳里鎮青龍宮迎請保生大帝,擔任醮典出巡的隨陣先生,隨後前往台南市各交陪廟宇駐輦,接受信徒參拜,香醮期間襄贊出巡香境達九十六村鄉,享有醫德"瘟醫"之美譽。
    新竹市香山區新竹美山保安宮舉行南巡遶境慶典活動,經南投草屯龍德廟,駐駕於高雄左營慈濟宮。

原文來源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保生大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