傷口癒合的肉芽組織(granulation tissue)

什麼是傷口癒合過程中的「肉芽組織」(granulation tissue)?

皮膚科  王修含 醫師

一、「肉芽組織」名稱的由來
皮膚受傷後的創面,為了讓傷口癒合,會逐漸長出增生的微血管、纖維結締組織,以及許多發炎細胞,這種組織因具有大量的微血管網絡,所以顏色呈現鮮紅色,並具有顆粒狀(granular appearance)的柔軟外觀,故稱為「肉芽組織」(granulation tissue)。
圖1:因外傷所致的創口,在傷口癒合過程中的肉芽組織(granulation tissue,即中間濕潤的部份),並有輕微出血的現象;外圍是已完成再上皮化(reepithelialization)的新生表皮。(王修含醫師攝於台大皮膚科病房)



圖2-1:因基底細胞癌(basal cell carcinoma)產生潰瘍(ulcer),形成的肉芽組織。(王修含醫師攝於台大皮膚科)
圖2-2:因細菌感染產生潰瘍,形成的肉芽組織。(王修含醫師攝於台大皮膚科)

二、「肉芽組織」何時形成?
在皮膚受傷後的48小時左右(大約經過2天),組織就開始形成肉芽組織,而且會一直持續到傷口被表皮細胞覆蓋為主。

在受傷後的96小時(大約經過4天),纖維母細胞(fibroblasts)會變成肉芽組織中最主要的細胞。


圖3-1:肉芽組織的組織病理圖(x40)-可見到疏鬆基質內有豐富的微血管網,表層缺乏表皮角質細胞keratinocytes的保護 (王修含醫師攝於台大皮膚科,本圖為圖2-2的病理切片染色照相)


圖3-2:肉芽組織的組織病理圖(x40)-除了疏鬆基質內有豐富的微血管網,表層缺乏表皮角質細胞keratinocytes的保護,右側的角質細胞正形成假上皮瘤樣增生(pseudoepitheliomatous hyperplasia),又稱為假癌性增生(pseudocarcinomatous hyperplasia)。 (王修含醫師攝於台大皮膚科,本圖為圖2-2的病理切片染色照相)



本站文章版權所有,歡迎非商業性「部份」轉載(請勿全文轉載),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(皮膚科王修含醫師)與出處(skin168.netskin168.comskin168.org),禁止更動內文,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。】

三、「肉芽組織」的成分:
肉芽組織是由多種細胞分布在保水性強的基質(matrix)中組成的,這些細胞包括:
1. 微血管(capillaries),可提供傷口癒合所需的營養與氧氣。

2. 增生中的纖維母細胞 (proliferating fibroblasts),可分泌膠原蛋白。

3. 組織巨噬細胞(tissue macrophages),與傷口癒合有重要關係。

4. 其它發炎細胞, 例如淋巴球(lymphocytes)、漿細胞(plasma cells,分化自B-cell,可產生抗體)、嗜伊紅性球(eosinophils)、中性球(neutrophils/ polymorphic neutrophils = PMN )等,與抵禦入侵的病原體有關。
圖4:肉芽組織之組織病理圖(x400)-可見到微血管網、纖維母細胞、巨噬細胞、各種發炎細胞(圖中可見到漿細胞、淋巴球、嗜伊紅性球)。(本圖為圖3的放大圖)

肉芽組織基質(matrix)的成分可吸附大量水分,保持肉芽組織的濕潤,包括:
1. 膠原蛋白(collagen)

2. 黏多醣(又稱為「胺基聚醣」、「葡萄胺聚糖」、「醣胺多醣」,Glycosaminoglycans,簡稱GAGs): 
   其中一個成分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「玻尿酸」(又稱為「醣醛酸」、「透明質酸」,hyaluronic acid,簡稱HA)

3. 醣蛋白 (glycoproteins)
   包括「纖維結合蛋白」(又稱纖維結合素,fibronectin)「肌糖蛋白」(又稱腱生蛋白、肌腱蛋白,tenascin)

四、為什麼「肉芽組織」很容易流血?
肉芽組織的每個「顆粒」,其實就是一球微血管循環網路,而且缺乏表皮細胞的保護,因此只要輕微施加外力,達到讓微血管破裂的強度,肉芽組織就會流血。

本文可參考http://skin168.pixnet.net/blog/post/102302476

本站文章版權所有,歡迎非商業性「部份」轉載(請勿全文轉載),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(皮膚科王修含醫師)與出處(skin168.netskin168.comskin168.org),禁止更動內文,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。】